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于10月14日上午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的五大历史性跨越,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提出六项明确要求,对经济特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部署。
会上,中建集团旗下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作为两位深圳代表之一上台发言。他表示:我叫陆建新,是一名来自中国建筑集团的普通工程师,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今天,能作为基层建设者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深感荣幸。
1982年10月,我在湖北收到工友的一封信,信中描绘了深圳经济特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说要盖50层的中国第一高楼。学建筑的我,那时见过的最高楼只有5层,想到要是能参与中国第一高楼建设,这是何等有幸、顿觉心潮澎湃!18岁的我没有犹豫,挤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记得当时走出罗湖火车站,看到的是低矮的楼房、泥泞的道路、简陋的工地,内心略感失落。我安慰自己,对于一个学建筑的人来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吗?现在回过头来看,不曾想自己竟然参与了一份伟大的事业、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奇迹。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1982年建设国贸大厦的时候,住的是用毛竹搭的简易工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四面透风。即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我们依然胸怀梦想、干劲十足。国贸7层以下采用传统翻模施工,10天建一层。为加快进度,决定采用滑模施工技术,但国内无先例,三次试验都失败了,压力很大。我们通宵达旦研究,终于找出原因,第四次一举成功,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个速度激励了千千万万来深建设者,成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力拼搏的时代缩影!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1994年我来到地王大厦新工地,建设384米的亚洲第一高楼,心情既兴奋又激动,但困难和危险随之而来。项目施工到一百米高了还没有装施工电梯,我每天背着10公斤重的设备,沿着钢管脚手架搭的楼梯爬上去测量,经常凌空走在巴掌宽的钢梁上。说实话,当时心里也害怕,但干了这份工作就要负责、就不能退缩。地王大厦竣工验收偏差仅为25毫米,远低于美国75毫米的验收允许偏差标准。摩天大楼都是在每1毫米的精度上积累起来的。我想,特区的每一项事业何尝不是这样1毫米1毫米累积起来的!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党的十八大后,我有幸参与深圳新地标——599米的平安金融中心建设,我与团队设计的“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减少了塔吊使用台班,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使用价值,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特别嘉许金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用20天时间高标准建成了拥有1000张病床的深圳应急医院,展现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
40年来,我们与深圳共同成长,感受她的脉搏、心跳。我们苦过、累过、哭过、笑过,从无到有,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了一座奇迹之城、梦想之城,生动地诠释了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把人民群众无穷无尽创造力激发出来后所产生的磅礴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我出生在60年代,经历过物质短缺的岁月,如今生活在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内心深深感到今天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正是我们伟大的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把无数个像我这样普通的劳动者联合起来、组织起来,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
感恩伟大的党、伟大的时代,成就了我们每个平凡人的事业。我将倍加珍视难得的人生际遇,按照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奋勇拼搏,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据悉,在大会召开前夕,陆建新荣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他“建”证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深圳共成长,逐渐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
陆建新,现任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他1982年中专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测量专业,从最基层测量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钢结构建筑施工领域顶级专家。
38年来,他辗转工作于国内外8个城市,参与44项工程施工,国内已封顶的7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他主持承建了其中4座的主体结构。他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亲身参与缔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速度新纪录,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
他孜孜不倦钻研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16次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取得国家专利16项、国家级工法1项。他荣膺全国道德模范(第七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中国好人(2016年)、国企敬业好员工(2015年)、央企楷模(第二届)、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是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17年)。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深圳市决定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要求,加快建设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2月上旬,陆建新主动请缨,率先奔赴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建设采用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工期仅有20天,陆建新和技术团队争分夺秒、科学组织、严格把关,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疫情防控等方案一次成型,三天三夜完成应急医院建造图纸,为应急医院的如期建成提供了坚强保障,为深圳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步履不停的中建人将助力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为深圳创造更多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贡献力量。(企业文化部,中建科工供稿。媒体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